瑞士信貸事件始末-市場信心崩潰的深度分析

2023年09月15日
摘要:

瑞士信貸被瑞士銀行以320億美元收購,儘管它是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之一,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5萬億美元。 這個低價交易背後有政府援助的因素,但也反映出市場對瑞信的失去信心。

国际大投行瑞士信贷被老对手瑞士银行以三十二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个消息让人震惊,因为瑞信可不是像硅谷银行那样只在特定地区经营的小银行,它是全球三十家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了一点五万亿美元。这是何等的庞然大物?光是整个瑞士的GDP也才八千亿,相当于两年的GDP。而最终的收购价格仅为三十二亿美元。这又是什么概念呢?就在二月份,硅谷银行的市值都达到了一百八十亿美元,相当于瑞信的五倍。真是难以置信,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个价格还是在瑞士政府提供了一系列赠品之后,瑞银才勉强答应的。

瑞士信贷

然而,這家昔日的巨人竟然因為沙特國家銀行的老先生說了一句“action let”而轟然倒塌。 這可以說是金融圈中最熱門的梗之一,近年來稍微關注財經新聞的人都應該聽說過。 關於瑞信的負面新聞,似乎每年都有人在說它快要完蛋了。 但一直以來它都還在堅挺,現在為什麼它不行了呢?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深度謎團。


首先,讓我們看看這三方在這場博弈當中的立場。


從瑞信的角度來看,考慮到其歷史和與瑞士銀行錯綜複雜的關係,瑞信當然希望避免被出售,尤其是不想將其賣給老對手,以免丟臉。 囙此,他們寄望政府的援助,但政府已明確表示這不是商量而是通知,所以他們只能期望以更高的價格出售,至少按照其現在的市值估值,再稍作讓利,這將更合理。


對於瑞士銀行來說,收購競爭對手肯定是一個誘人的機會,但他們希望交易價格越低越好。 此外,時間也是一個關鍵問題,政府給了瑞銀一個週末時間來完成這筆交易。 瑞信現時負債累累,陷入困境,而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機构。 囙此,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購買一個如此複雜的實體對於瑞銀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囙此,他們提出了100億瑞郎(約合100億美元)的價格,這相當於其市值的一部分。 這一提議令瑞信感到屈辱,特別是在股價連續暴跌一個月後,跌至其高峰時股價的八分之一。 這個價格實際上相當於瑞幸咖啡,該公司在連續暴跌後其股價僅剩下其高峰時股價的八分之一。


對於政府來說,他們的立場將成為關鍵因素。 政府希望避免兩家銀行的崩潰,因為這將對瑞士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但政府還需要在這次交易中保持中立,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囙此,他們必須尋找一種解決方案,使得兩家銀行的股東都能够接受。


在政府的斡旋下,瑞士政府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 他們採取了一種不尋常但聰明的做法,直接取消了瑞信價值為170億美元的債券。 這意味著這些債券的持有人將不再需要償還這些債務。 然而,這對於投資者來說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為購買瑞信債券的大多是專業金融機構,他們有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但仍然會受到影響。 此外,政府還向瑞銀提供了100億瑞郎的流動性保障,並對瑞信的一些不良資產提供了90億瑞郎的擔保。 政府的這些措施最終使瑞銀同意了收購,並在成交價格上略有妥協。


這筆320億美元的交易金額相當於瑞信暴跌前股價的四分之一,遠低於一年前的股價的十分之一,甚至低於十年前股價的三十分之一。 這與2007年瑞信股價的高峰相比更是相距甚遠。 政府的干預使債務違約成為可能,這在通常情况下是極少發生的,因為債務通常優先於股權。 然而,政府的這一決定實際上將債務的優先順序降低,從而令債務持有人感到不滿,導致他們聯合起訴政府。 此外,股東也可能對政府的舉措感到不滿,因為他們的權益受到了損害。


一個銀行的管理資產資產還有存款,比如說瑞信二零二二年底的時候,它管理的資產規模呢有一點三萬億瑞郎,而它的總資產呢是五千三百億,存款只有兩千四百五十億。 因為它管理資產裡邊有一些是客戶某種管道,這個錢放在銀行裏,銀行管著,但它不屬於銀行的資產。

瑞銀買了瑞信之後,這意味著什麼呢? 並不是說瑞信從此就消失了,只是瑞銀現在變成瑞信的股東,所以原來瑞信的股東哈就變成持有一部分瑞銀的股票了。 雖說瑞信它不會立刻消失,但剛剛達成協議,瑞信就宣佈要裁員九千人,估計等著瑞銀摸清楚了,可能還會再裁不少。 那瑞銀就相當於花了一筆錢買了一大坨瑞信這麼個集團,那肯定從中間挑一些比較有價值的部分,像是財富管理呀或者客戶什麼的,那些投行市場就不賺錢的東西,估計就直接扔了,畢竟買也沒花幾個錢。


瑞士政府肯定是會盡一切可能去保這個瑞銀,因為它真的現在對瑞士來講已經是一個大而不能倒的銀行了。


分析為什麼瑞信會破產,難道是因為像矽谷銀行那樣出現了流動性管理問題嗎? 其實不然。 儘管像瑞幸這樣的公司在金融危機後股價大跌,甚至跌幅高達99%,但它在各種風險名額方面,如流動性和資本充足率等,都達到了相當標準的水准。 我們不能說它表現出色,但至少是符合行業標準的。


需要瞭解的是,在金融危機後,歐美對國際大型投行的風險管理採取了非常嚴格的監管措施。 即便在這種情況下,瑞幸的經營狀況也保持得相對穩定。 舉個例子,之前提到的矽谷銀行就是因為沒有有效對沖掉利率風險而導致虧損,但瑞信作為一個國際性的系統重要銀行,受到的監管要求更為嚴格,必須有效地對沖掉這種風險。 此外,瑞信管理的資產規模一直在增長,資金並未大幅减少,至少在2020年之前是如此。


然而,為什麼瑞信最終陷入如此糟糕的境地呢? 實際上,根本原因在於市場對它失去了信心,一次次的醜聞讓市場對這家銀行的信任慢慢蒸發。 我個人認為,對於銀行來說,最重要的是市場對其信任度。


當客戶將資金存入銀行或進行交易時,最希望的是感到踏實。 他們不需要銀行像對沖基金一樣進行各種高風險的操作,也不需要高額回報率或者創新操作,專業和穩健就足够了。 然而,瑞信為什麼一個接一個的醜聞? 從幫助客戶逃稅到跟踪前員工的交易,似乎每次事件都看起來毫無聯系。 但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公司內部管理問題積累多年,慢慢開始侵蝕了整個公司的風氣,包括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在這家銀行顯然非常薄弱,這不僅包括監管所要求的市場風險,還包括運營風險、道德風險、信用風險等等。


當一兩次醜聞爆發時,客戶可能不會立刻撤資,但銀行的信用會下降,之後吸引人才和融資都會更加困難,融資成本也會上升。 此外,銀行在市場上提供各種衍生品和定價也會受到影響。 這導致難以實現盈利,員工會更加追求賺錢,形成了惡性循環。


雖然瑞信管理著上萬億美元的資產,但自2011年以來,它幾乎沒有獲得過盈利。 囙此,總結而言,瑞信最終破產的根本原因在於長期以來,為了追求利潤而忽視了風險管理。 一次次的醜聞導致市場對它失去了信心,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十多年。


金融市場是複雜的,而市場信心一旦破裂,就會引發連鎖反應。 所以應該保持謹慎,尤其是投資者。 投資是一項複雜的任務,因為市場一直在變化。 但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學到一些經驗教訓,例如關注公司的風險管理,不要只看短期利潤,還要考慮長期。 此外,分散風險也很重要,不要把所有的投資都集中在一個地方,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未知的風險。


EBC平臺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攷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

簡易波動指標的運用、缺點及交易技巧

簡易波動指標的運用、缺點及交易技巧

簡易波動指標(EMV)透過衡量市場價格波動的幅度,幫助投資人評估市場風險和機會,但需與其他分析工具結合使用,以做出更全面的投資決策。

2024年12月27日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基本概括及組織架構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基本概括及組織架構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是全球領先的期貨和選擇權交易平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強大的電子交易系統,促進全球市場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與投資機會。

2024年12月26日
成熟市場的特徵及代表性國家

成熟市場的特徵及代表性國家

成熟市場是指經濟穩定、市場透明、發展完善的國家或地區,以其穩定的經濟、完善的市場結構和高流動性,為尋求低風險、穩定回報的投資者提供理想的投資環境。

202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