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TR股價暴跌反映出2025年科技股面臨三重壓力:流動性收緊、AI收入兌現遲緩和ETF贖回壓力。科技股的調整或為市場重新定價提供機會,投資人需警惕估值和利率風險。
近日,因亮眼財報而風光無限的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明星股——Palantir遭遇了市場的「冰桶挑戰」。 PLTR股價已經暴跌超過9%,並且令人震驚地的是這已經是連續第五個交易日的下跌,致使其股價從本月初的歷史高點回落超過15%,徹底抹去了財報公佈後的漲幅。
這現象並非個案,似乎正預示著2025年科技股板塊所面臨的集體逆風。
1、數字之外的“預期差”
Palantir的最新財報數據本身堪稱優秀❯
營收:單季營收首度突破10億美元大關,達到約10.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顯著,超過30%。
獲利:依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實現持續獲利。
若僅看這些絕對數字,投資人理應歡呼。然而,股市交易的是“預期”,而非“過去”。在財報發布前,由於Palantir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火熱概念,市場(尤其是賣方分析師)對其寄予了厚望,普遍預期其全年營收指引將落在40億至42億美元的樂觀區間。
這隱含了一個假設:下半年營收成長率需要比上半年更進一步加速。然而,公司管理層給出的全年指引僅為38億至40億美元,雖然仍在成長,但落在了市場預期區間的下端。
形成了一個關鍵的「預期差」:業績本身好,但不如預期中那麼好。對於PLTR這樣估值高昂的股票,任何不及「完美」的訊號都會被市場放大解讀為利空。
2、高估值的“反身性”
另一個核心原因在於PLTR令人瞠目的估值水準。在暴跌前,其估值倍數遠超過行業平均:
估值指標 | Palantir (PLTR) | 軟體板塊平均 | 差異倍數 |
遠期市銷率(P/S) | ≈ 45 倍 | ≈ 8 倍 | > 5.6 倍 |
遠期本益比(P/E) | ≈ 250 倍 | ≈ 35 倍 | > 7.1 倍 |
在這種狀態下,股價變得極為脆弱,呈現出一種「反身性」 ❯
彈性遞減:即使獲利再次超預期上調,對股價的推動作用也會越來越小,因為利好早已被價格消化。
高基數反噬:一旦成長速度出現任何邊際放緩的跡象(如指引保守),市場就會擔憂其無法支撐高估值,從而引發劇烈的「估值壓縮」。跌幅=成長放緩幅度× 估值倍數,因此高估值股票下跌動能更大。
3、財報後的“鎖利窗口”
根據公開資訊揭露,Palantir的兩位高階主管在財報靜默期結束後迅速申報了減持計劃,總計拋售價價值約1.2億美元的股票。雖然高階主管減持可能有各種個人財務規劃的原因,但在股價處於歷史高點、且指引不如預期後立即行動,很難不被市場解讀為一個負面訊號。
Palantir股價變動只是當前科技股面臨宏觀環境壓力的縮影,2025年,科技股正經歷三重考驗❯
▶壓力一:流動性-加息尾聲≠寬鬆重啟
市場年初普遍預期聯準會今年將開啟一輪流暢的降息週期。然而,美國經濟展現出的韌性(尤其就業市場)和通膨粘性打亂了這一劇本。
7月FOMC會議紀錄顯示,聯準會官員對「二次通膨」風險保持高度警覺。最新的點陣圖暗示,2025年全年可能只降息一次,遠少於年初市場預測的三到四次。
科技公司,尤其是尚未獲利的高成長公司,其大部分價值體現在遙遠未來的現金流。它們被視為「長久期資產」。在估值模型(DCF模型)中對這些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時,所採用的無風險利率(通常參考美債收益率)至關重要。
理論計算顯示,無風險利率每上升25個基點(0.25%),高成長科技股的DCF估值可能面臨6%-8%的下調壓力。利率維持高點的時間越長,對科技股的壓力就越大。
▶壓力二:獲利-AI收入兌現節奏慢於資本開支
自2023年以來,資本市場為AI投入不少,科技巨頭們也紛紛加入興建AI基礎設施。在2024年第四季至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七巨頭」的年化資本開支增速高達45%,這些投資主要用於購買昂貴的AI晶片和建造資料中心。
然而,AI相關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仍較低,平均僅約6%。投入和產出的巨大時間差,導致企業的自由現金流(FCF)出現邊際惡化。
▶壓力三:結構-ETF「被動贖回」放大波動
目前,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龍頭ETF(如QQQ)已連續四周出現資金淨流出,總額高達120億美元。
PLTR是納指100的成分股(權重約1.2%),且以高波動性和高換手率著稱。當投資者贖回QQQ份額時,基金經理人必須賣出相應的一籃子股票來換取現金。這種賣出是「被動」的,與公司基本面無關。
做市商為了對沖他們賣給投資者的選擇權風險,通常在市場下跌時需要進行「低買高賣」的操作來保持中立。但在某些情況下,其頭寸會轉變為“負伽馬”,這意味著市場下跌時,他們不得不加入賣出陣營(賣出期貨或正股)來對沖,形成“下跌→對沖賣出→加速下跌”的惡性循環,顯著放大市場波動。
對投資人而言, PLTR股價的劇烈波動無疑是一堂生動的風險課:再耀眼的概念與業績,也需經受估值、利率與市場結構的多重審視。在預期與現實不斷拉鋸的2025年,科技股的每一次回調,或許都是在為更健康的長遠發展重新定價。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
VOO ETF涵蓋500檔美國頂尖公司股票。 2025年市場看好Loews、Charter通訊、Salesforce、Fair Isaac和Moderna五支成分股的上漲潛力。投資可將VOO作為核心持股再結合潛力股平衡。
2025年08月22日無人機概念股在2025年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熱點。台股漢翔、雷虎、長園科等主要聚焦於產業鏈中上游;美股概念股則較集中在整機整合商和系統解決方案巨頭,兩者各具投資機會。
2025年08月22日私募股票是上市公司向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新股募資,導致股權稀釋並影響每股盈餘(EPS)。股價走勢取決於公司能否有效利用資金提升獲利,否則可能面臨下行壓力。
2025年0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