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週期指經濟成長的波峰及波穀不斷移動的過程,有擴張、高峰、衰退及谷底四個階段。各階段投資策略不同,如在高峰期尋找高成長潛力,在衰退期偏向防禦性資產。
一年四季輪替往復不休,大家也都會依照四時節氣來穿衣服吃飯。而在投資圈裡,也有這樣一個規律。和四季一樣,衰退復甦繁榮再衰退復甦再繁榮。而交易者只要找到這個規律,在適當的時間來買進賣出就可以了。基本上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就會找到這個週期,然後佈局週期並透過積極的資產配置達到穩定獲利。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專業投資者在經濟週期各階段的投資策略略。
經濟週期是什麼?
它是國民經濟在運作過程中經濟活動擴張與衰退交替循環往復的現象,主要反映為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一般的其可分為繁榮(高峰期)、衰退(衰退期)、蕭條(谷底期)和復甦(擴張期)四個階段。
經濟繁榮時,企業獲利狀況良好,消費者需求旺盛,就業充分,經濟情勢一片大好。但當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人數連續下降兩季以上,就出現經濟衰退。企業利潤下降,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失業開始增加。如果經濟衰退持續時間較長,並且蔓延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就出現了經濟蕭條。在此之後若政策有利市場回暖,經濟便又逐漸復甦。
造成經濟週期性波動的原因,外因有技術創新政府的周期性決策等。以技術創新為例,企業最初採用新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並刺激經濟繁榮與發展。一旦新科技擴散被廣泛應用,獲利機會漸漸消失,經濟發展隨之放緩又進入蕭條。等到技術創新再次出現才會有新的繁榮,從而形成週期性循環。
內因則是經濟體系內部的因素,例如貨幣供應量的波動、過度投資、消費不足等等。
在金融投資中,投資者會密切關注該週期。制定投資策略和調整資產配置時,都會考慮目前的週期階段。因為不同類型的資產在不同周期階段表現可能有差異,不同產業在不同周期階段也會表現不同。
例如在經濟擴張期,股票市場通常表現較好,因為企業獲利成長,投資人信心高漲。在經濟衰退期,債券等相對低風險資產可能更受投資者青睞,因為它們提供相對較穩定的回報。在經濟擴張期,高成長產業(如科技)通常表現良好,而在經濟衰退期,防禦性產業(如公共事業)可能更為穩健。
在經濟擴張期,央行可能採取緊縮政策以避免通貨膨脹。相反,在經濟衰退期,央行可能採取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投資者需要關注利率走勢,因為它會影響債券價格和股票的估值。
不同的週期階段,投資者可能會調整對週期性和非週期性股票的偏好。週期性股票通常在經濟擴張期表現較好,而非週期性股票在經濟衰退期可能更具吸引力。在經濟擴張期,投資人可能更願意承擔風險,尋求更高收益。而在經濟衰退期,風險規避情緒可能增強,投資人更傾向保守型投資。
了解經濟週期有助於判斷經濟大氣候的變化,投資人也能據此掌握市場脈動順勢而為,及時調整投資策略。但要注意儘管其可提供一些指導,但經濟狀況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外部事件或突發事件可能導致周期性規律的打破。
名詞 | 解釋 | 例子 |
經濟週期 | 經濟體系中,產出、就業和物價水準週期性波動的現象。 | 衰退、復甦、繁榮、衰退等循環。 |
經濟復甦 | 經濟從低谷反彈,產出和就業逐漸增加的階段。 | 就業增加,企業投資回升。 |
經濟衰退 | 經濟產出和就業下降,通常伴隨著負面的經濟成長。 | GDP負成長,企業裁員增加。 |
貨幣政策 | 中央銀行透過調整貨幣供給量來影響經濟活動的手段。 | 降息刺激借貸,提高利率抑制通膨。 |
財政政策 | 政府透過調整支出和稅收來影響經濟的手段。 | 提高支出刺激經濟,減稅鼓勵消費。 |
供需過剩 | 生產過多導致產品超過市場需求。 | 企業庫存增加,價格下跌。 |
資產配置 | 投資者在不同周期階段選擇不同資產來優化投資組合。 | 行業股票、債券、大宗商品等的分配。 |
經濟週期理論
這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分支,它試圖解釋和預測整個經濟體系的波動和循環。該理論涉及宏觀經濟因素的周期性變化,包括產出、就業、物價水準等。
古典經濟學認為市場是自我調節的,長期內經濟會趨向充分就業和產出水準。它強調自由市場的力量,認為市場在遇到衝擊後會自動調整,達到新的均衡。奧地利學派則強調貨幣和信用的作用,認為中央銀行透過貨幣政策所造成的信用泡沫會導致投資的錯誤方向,最終引發週期性的波動。所以主張避免政府乾預和維持貨幣的穩定。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的理論則認為市場並不總是能夠迅速自我調整,尤其是在短期內。所以主張政府乾預,透過貨幣和財政政策來穩定經濟,緩解失業和通膨壓力。新凱因斯主義經濟學在凱因斯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展,包括對市場不完全競爭和資訊不對稱的考慮。他們認為,宏觀經濟政策可以在短期內有效地調整產出和就業水準。
實際商業週期理論強調技術衝擊和生產力的波動對此週期的影響。認為週期性的生產力變動是經濟波動的主要驅動力,政策的角色相對較小。雖然不同理論對政府乾預、貨幣政策和市場的角色有不同的看法,但該週期通常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綜合考慮多個理論可能更接近實際情況。
而一些技術分析師則使用週期性模型來預測市場的未來趨勢,這些模型可能基於不同經濟指標、季節性因素或其他週期性影響。例如蘇聯的經濟學家總結出了康德拉基耶夫週期,大概是40-60年一個大的循環週期。
1862年法國的一名醫生提出了十年為一個循環的周期理論,後來把這種中等長度的周期稱為諸葛拉週期,也稱為諸葛拉中周期。 1932年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基辛根據100年的利率、物價、生產就業等數據,發現了兩到四年的短波週期,後來被稱為基辛週期理論。
把這幾個週期理論合併就會發現,3個基辛週期構成一個諸葛拉週期,18個基辛週期構成了一個康德拉基耶夫週期。這些週期一同影響經濟的波動,透過數據來量化這些週期,就可以用於交易中預測行情走勢。例如,「江恩理論」就是一個將宏觀經濟因素與市場走勢連結起來的例子。
經濟週期的四個階段
經濟週期是指經濟成長的波峰和波穀不斷運動的過程,一個完整的週期大約需要42個月。但這是一個平均值,實際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其被劃分為四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經濟特徵。這四個階段分別是擴張期(Expansion)、峰值期(Peak)、衰退期(Contraction)及谷底期(Trough)。
復甦—擴張期也稱為經濟成長期,是其起始階段。在擴張期,經濟活動逐漸成長,包括生產、就業、企業獲利和消費。貨幣政策通常是寬鬆的,利率較低,促進了借貸和投資。
繁榮—高峰期是擴張期的結束,標誌著經濟活動達到最高點。在高峰期,就業可能接近最高水平,企業獲利和投資可能達到頂峰。通膨壓力可能上升。
衰退—衰退期是經濟活動減緩的階段。在這一階段,GDP下降,企業獲利減少,就業減少,投資和消費下降。通貨緊縮成為可能,政府和中央銀行可能採取刺激措施以促使經濟復甦。
蕭條—谷底期是衰退期的結束,也是週期的最低點。在這段時期,經濟活動觸底反彈,企業獲利可能仍然低迷,但投資和消費開始逐漸回升。中央銀行可能會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以促使經濟復甦。
各階段的投資策略
不同經濟週期環境下公司營收利率、通貨膨脹和失業率等指標也會隨之的周期性波動,而這些因素會大幅影響資產表現。了解不同產業在周期不同階段的歷史表現,將有助於辨識一些機會和風險。
歷史資料顯示該週期一般是1-10年左右的中期時間,而其從一個階段轉換到下一個階段的時間平均是每幾個月或幾年發生一次。在早期擴張階段,經濟復甦反彈。 GDP、消費、支出等開始逐步增加,失業率開始下降。通貨膨脹維持溫和下降趨勢,一般採取刺激經濟政策。
擴張期是經濟的起始階段,新的顛覆性和科技產業崛起。這時候的投資重點是關注新興產業和顛覆性技術。策略是尋找高成長潛力的公司,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和技術方面的領導者。資產配置方面則偏向成長股,科技股和其他高風險高報酬資產。
發展到中期繁榮階段,GDP、消費、支出和通貨膨脹快速成長,至高峰後開始放緩。由於經濟發展,失業率維持低位水平,一般採取中性經濟政策。高峰期更多人關注新興產業,資金湧入,有些公司成為市場領導者。
這一階段的投資重點是擴大關注範圍,包括傳統和新興產業。要注意資產多元化,涵蓋不同行業,關注有望持續成長的公司。資產配置方面則平衡成長股、價值股和一些保守的資產。
等到市場完全充滿樂觀,人們都對賺錢持樂觀態度。大批量的資金湧入,一些公司的估值飆升,市場將充斥著熱錢和樂觀情緒。這時候投資人就要保持警惕,防範市場泡沫。並考慮減少高估值股票的部位,保留現金。在資產配置方面則應逐漸增加對保值資產的配置,如黃金和債券。
經過中期下行階段就開始進入衰退期,GDP、消費、支出都開始下降,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壓力增加。一般採取緊縮經濟政策。衰退期泡沫可能由外部因素造成破裂,市場開始下跌,高估值公司受打擊。
這時候的投資重點在於尋找低估值的高品質資產,選擇逢低買入優質公司,並考慮長期持有。也應該在資產配置方面,增加對防禦性資產(如穩健的股票、債券)的配置。
晚期情況繼續發展就開始進入谷底期,經濟大蕭條。這時候的GDP、消費、支出降到最低點,通膨和失業率壓力最高,一般都採取寬鬆經濟政策。谷底期是市場最壞最黑暗的時期,投資人恐慌,許多公司的股票處於歷史低點。
確定好週期階段的投資人就要做好進入市場的準備,並尋找極具價值的機會。大幅增加低估價值資產的配置,積極投資。在資產中提高股票部位,尤其是對質優股的投資。
市場週期是一個循環,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期限做出正確的選擇。對於年輕有時間的投資者,可以根據週期階段的不同做出相應反應,選擇性地買入和賣出。無時間或不願花時間的人不建議投資,建議尋找更低風險的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產業可能處於不同的周期階段,投資人應根據產業的表現選擇投資時機。例如在早期經濟復甦階段會對利率較為敏感,所以可選用消費和金融業。因為受益於市場上借貸的增加,這兩者的表現會優於平均。
另外工業和資訊科技產業在經濟復甦成長中也會表現不錯,但是能源電信和公共事業等產業的表現就顯得有些落後。因為這些產業的市場需求是比較穩定或持續,通常更具防禦性。
隨著經濟復甦和成長率放緩,在繁榮階段表現較好的產業會進行輪動替換,例如資訊科技產業就比較突出,因為公司會更願意在軟硬體上進行更多採購。而工業也會得益於需求回升而表現良好,公共事業和材料產業則表現不佳。
在衰退和谷底期經濟放緩並逐步探底,能提供高股息分紅需求相對穩定的公共事業、必須消費品、電信和醫療保險等行業就會大受歡迎,有效抵禦經濟衰退的不利影響。而對經濟和利率敏感的產業,如工業、資訊科技和房地產等產業表現就會較差。
總之,經濟週期各階段的投資策略關鍵在於彈性和根據市場環境變化調整投資組合。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宏觀經濟指標、行業趨勢以及全球市場動態,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此外,對沖資產的使用可以幫助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
階段 | 經濟週期特徵 | 股市週期特徵 |
復甦期 | GDP逐步成長,就業回升,通貨膨脹溫和。 | 股市開始反彈,高成長潛力股表現較好。 |
繁榮期 | 經濟活動達到最高點,企業獲利和投資頂峰。 | 股市處於高位,部分產業漲幅較大,市場樂觀。 |
衰退期 | GDP下降,企業獲利減少,失業增加。 | 股市下跌,低估值高品質資產可能受歡迎。 |
谷底期 | 經濟活動觸底反彈,投資和消費逐漸回升。 | 股市觸底反彈,尋找極具價值的機會,市場情緒謹慎。 |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