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與日產計畫合併,凸顯中國電動車崛起對傳統汽車產業的威脅,同時反映了日本股市面臨的挑戰與國際競爭壓力,以及日元貶值對外資流入的影響。
本田和日產正在磋商於2026年前合併,這對日本汽車產業來說是一件歷史大事,凸顯中國電動車對於傳統產業霸主的威脅。
從銷量來看,新公司會成為全球第三大車輛製造商,僅次於豐田和福斯。從規模來看,超過了2021年菲亞特克萊斯勒和標緻雪鐵龍的合併。
不過計畫中的整合並不源自於其他老牌競爭者,而是汽車電動化浪潮。從1月到11月,豐田的銷量年減1.2%。
國外品牌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搭載自創軟體的比亞迪和其他本土電車製造商在攻城略地。
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國內汽車廠商的市場截止2024年7月上升至三分之二,對於日本汽車的打擊明顯。
日本車的一大核心優勢是省油,可以節省使用成本,然而由電池驅動的汽車使其競爭力化為烏有。
不僅如此,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以比亞迪和越南VinFast為首的電動車銷售在東南亞激增,蠶食了原本在該地區具有統治地位的日本和韓國廠商。
沒有萬能藥
本田股價週二在消息刺激下大漲12%,而日經指數收低。該公司也宣布會在明年12月23日前回購流通股份的24%。
穆迪認為,雙方合併對於兩家公司的信貸品質有正面作用,不過日產的債務指標較差可能對本田形成一些風險。
上述機構補充道,本田汽車業務的利潤率小於摩托車業務,因此吸收日產虧損業務經營的彈性較小。
此外,商業風險不容忽視。前日產主席戈恩表示,不覺得兩者合併有何好處,雙方不存在互補特徵。
日產今年一直掙扎於銷量和利潤下滑。上個月剛宣布9千人的裁員計畫以及領導層換血,作為轉型努力的一部分。
儘管本週股價大幅反彈,本田和日產的股票在2024年仍然下跌。相較之下,豐田的市值大幅上升12%左右。
日經編製的數據顯示,消費者產品在日經指數的權重排在第二。被劃分為汽車和零件分類的股票在過去1年中絕大多數都跑輸大盤。
總覽日股
日經指數今年漲幅約19%,很大程度歸因於出口強勁。不過從美元來看沒有那麼值得高興,日元貶值幅度超過了10%。
日股的表現遠不如美股,尤其是納斯達克100年內漲幅超過了30%。甚至A50和恆生指數也更勝一籌。
雖然低迷日元和日本央行刺激金融股上漲,但是流入規模平平,反映出匯率問題抑制了外國資金的興趣。
這個趨勢在2025年估計會持續,由於美聯儲放鷹以及日本央行在升息問題上的模糊表態加劇了套利交易,交易員已經削減了日元多倉。
隨著川普重回白宮,許多亞洲國家對於貨幣寬鬆更加謹慎。如果日本利率在更長時間內維持在低點,金融股繼續反彈就缺乏催化劑。
化學製品以及汽車製造是最有可能在潛在關稅下受到巨大衝擊的,這意味著日股命運仍然取決於科技板塊。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估計,半導體生產商在2025-2027年預計在電腦晶片製造設備上豪擲創紀錄的4千億美元。日本顯然會成為一大獲益者。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