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的本質與全球影響

2024年06月27日
摘要:

貿易戰是指國家間透過實施關稅、配額和其他貿易壁壘手段來保護本國經濟利益,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和經濟成長放緩。其會增加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影響企業投資和消費者購買力。

在現今社會,和平確實是主旋律,國與國之間的武力衝突少見。然而,在其他方面,磕磕碰碰的事情卻不少。特別是當兩個全球經濟巨頭之間的貿易關係緊張升級時,這不僅是兩國之間的問題,而是全球經濟體系的震盪源。現在我們就來深度分析一下,貿易戰的本質與全球影響。

贸易战

貿易戰是什麼意思?

它是指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透過實施各種貿易壁壘手段(如關稅、配額、補貼、進出口限制等)來保護本國經濟利益,引發的經濟衝突和可能的報復行為。通常始於一國對另一國採取限制性貿易措施,導致對方國家採取報復性措施,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貿易戰通常是由於參與國之間對貿易政策和貿易平衡的不滿而開始的。例如,一個國家可能會認為另一個國家的出口產品價格過低,或認為對方採取了不公平的貿易補貼措施,從而透過加徵關稅或其他貿易限制措施來應對。這種行動往往會導致對方國家做出類似反應,形成貿易壁壘的逐步升級和貿易衝突的循環。


中美貿易戰的背景可以看作是這種定義的典型案例,特別是在美國政府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和智慧財產權問題表達強烈不滿後,兩國相繼實施了一系列關稅加徵和其他貿易限制措施,引發了一場持續時間較長、影響廣泛的貿易衝突。


導致貿易戰的原因可能是關稅的增加,這是國家透過提高進口商品徵稅來保護本國產業和調節市場競爭的政策措施。這種做法使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降低其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從而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外國競爭的衝擊。同時,關稅增加也作為一種稅收形式,為政府帶來額外的收入,用於支持國家經濟發展和其他公共支出。


還有就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或限制特定商品進入國內市場而設置的各種非關稅措施,也稱為貿易壁壘。這些措施包括技術標準、衛生檢疫要求、許可證制度等,其目的在於阻礙外國商品的進入,從而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外部競爭的影響。例如,強制要求進口商品符合特定的技術標準或通過嚴格的衛生檢疫程序,可以有效限制某些外國商品的流入。


貿易壁壘措施還包括進出口配額,它用於限制特定商品的進出口數量,以保護本國相關產業或調節市場供需。這種措施通常由政府設定,限制某些商品在特定時期內的進出口量,超過配額的部分則通常需支付額外的關稅或面臨其他限制。進出口配額的設立可以有效控制特定商品的國際貿易量,保護本國產業不受過度競爭的衝擊,同時也可作為貿易政策工具,調整國內市場的供需平衡。


而補貼是指政府向本國企業提供資金或其他形式的支持,以降低其生產成本或使其產品價格低於市場價格,從而增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種形式的貿易壁壘可以透過直接資金援助、稅收減免、廉價融資、優惠電力價格等方式實施。補貼的目的包括促進本國產業的發展、提高出口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保護本國就業。


但這些措施可能導致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如非關稅壁壘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濫用,增加了貿易關係緊張和爭端的風險。配額制度的實施可能增加市場不確定性,影響企業運作,並可能在實施不透明或缺乏合理理由時引發貿易爭端。補貼措施可能導致國際貿易不公平,引發貿易爭端和反補貼調查。


近年來最著名的貿易戰之一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爭端。 2018年,美國單方面對大量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關稅,涵蓋了多個產業和產品,例如鋼鋁和高科技產品。作為回應,中國採取了報復性關稅措施,針對美國的農產品、汽車和能源產品等進行反制。


這一貿易衝突導致了雙方經濟受到影響,尤其是在涉及貿易順差和工業政策等核心議題上,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這種貿易爭端也對全球市場造成了不確定性,影響了跨國企業的投資決策和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


此外,中美貿易戰對個人投資者同樣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政策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增加,公司利潤受到影響,股票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面臨更大的風險。他建議投資人採取穩健的投資策略,確保資產組合的多樣性和足夠的現金儲備,以抵禦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2018-2020年美国对华累计关税

貿易戰的影響

它對全球經濟、社會和政治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需要綜合考慮和應對。從經濟方面來說,關稅增加會導致進口商品成本上升,對依賴進口原料的企業影響顯著。企業可能會因此面臨成本上漲的壓力,不得不考慮調整生產成本或提高產品價格以維持利潤,這可能會使消費者承擔更高的購買成本。


同時,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尤其是日常消費品的價格上漲會增加生活成本。消費者可能需支付更多來購買必需品,這可能導致他們重新評估購買決策或調整預算,以適應新的經濟環境。


然後,經濟不確定性通常導致企業謹慎對待資本支出和招聘,推遲投資和擴展計劃。這種謹慎可能減緩經濟成長速度,同時全球化供應鏈因貿易戰可能中斷而增加企業營運風險,進一步影響市場反應能力和整體經濟效率。


透過加徵關稅或其他貿易壁壘措施,國家之間可能限制對方國家產品的市場進入,迫使企業重新評估供應鏈策略。這種不確定性和中斷可能導致生產延誤、庫存問題以及額外成本負擔,影響企業的整體營運效率和市場反應能力。


同時,對方國家的報復性措施如實施關稅或其他貿易限制,常導致出口減少,直接影響相關產業的生產和就業狀況。受影響產業可能面臨市場佔有率減少和利潤壓力,企業則需調整供應鏈和市場策略以適應新的貿易環境,對整體經濟成長和就業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依賴出口的國家和產業。


從社會層面來說,貿易戰經常導致企業面臨出口減少和成本上升的壓力,尤其是那些依賴進口原料的產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能被迫考慮降低成本,可能包括裁員等措施,直接影響就業市場和經濟穩定。


它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和生活成本上漲通常會導致消費者信心下降,消費者可能會更謹慎地管理支出,延遲高額消費和可選購。這種消費行為的改變直接影響零售、餐飲、旅遊等服務業,同時減少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需求,影響整體經濟的運作和就業市場。


同時,其也可能加劇社會所得不平等現象,由於企業轉嫁成本給消費者,商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族群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因此,政府和企業需要採取積極措施來恢復消費者信心、促進經濟活動,並減輕對弱勢群體的影響。


而且,貿易戰不僅在經濟上造成影響,也可能加劇國家間的政治緊張局勢。這種緊張可能導致各國在其他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受到阻礙,包括安全合作、科技創新以及國際治理等面向。例如,它可能導致外交關係惡化,使得國際問題的解決變得更加困難,進而影響全球治理和多邊主義的進展。


而且,如果貿易戰對經濟和民生帶來嚴重負面影響,這可能會直接影響執政政府的聲譽和支持率。經濟的不穩定和生活成本的上升通常會引發大眾的不滿和抗議情緒,特別是在失業率上升、通貨膨脹加劇或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的情況下。


政府可能因此面臨民眾的責難,被指責無法有效應對經濟挑戰,進而影響其執政基礎和政治聲譽。在民主國家中,這種情況可能導致選民對執政黨或政府的不信任,進而影響選舉結果和政治局勢的發展。


同時,貿易戰可能削弱全球貿易組織和多邊貿易體系的效能。當國家採取雙邊貿易措施時,如加徵關稅和實施貿易限制,這不僅影響了全球貿易的規則和秩序,也加劇了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傾向的蔓延。


這種趨勢可能導致各國更傾向於採取單邊行動,而非透過多邊協商和機制來解決貿易爭端和經濟摩擦。全球貿易體系的削弱不僅使得貿易規則更加不確定,也加強了各國之間達成共識和合作的難度,進而影響了全球經濟的穩定與永續發展。


長期來說,貿易戰常導致企業調整供應鏈策略,例如尋找其他國家供應商或在本地設廠以避免高關稅影響。這種策略變動不僅影響企業運作,也深刻改變全球經濟結構,例如企業可能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東南亞或本國,以適應貿易政策的變化,對全球貿易格局長遠產生影響。


此外,它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使企業在技術創新和資本投資上更為謹慎,可能推遲研發和擴展生產能力的投入,損害長期經濟成長潛力。全球經濟的這些變動也促使各國尋求多元化貿易夥伴和市場,可能推動區域性貿易和雙邊協定增加,以應對不確定性並減少對全球貿易體系的依賴。


中美貿易戰對個人投資者同樣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於政策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增加,公司利潤受到影響,股票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面臨更大的風險。因此,建議投資人採取穩健的投資策略,包括確保資產組合的多樣性和足夠的現金儲備。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抵禦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還能在波動中找到投資機會,進而維持資產的穩健成長和長期價值。


總的來說,它通常對各方都是不利的,導致經濟成長放緩、市場動盪和社會問題。因此,國際社會通常傾向於透過談判和協商解決貿易爭端,以避免進一步的貿易戰升級,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和永續成長。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中國和美國貿易戰

貿易爭端自古以來就有,影響較大的就有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全球貿易戰、1980年代美國-日本貿易戰、2016年至今的英國-歐盟脫歐貿易爭端、2018年開始的美國-歐盟貿易戰,以及最受矚目的中美貿易戰。


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爭端是指從2018年開始,兩國透過相互加徵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試圖保護各自的經濟利益而展開的經濟衝突。這場貿易爭端涉及多個面向的爭端,包括貿易赤字、智慧財產權保護、技術轉移等。


美國長期以來與中國之間存在巨額貿易逆差,即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值遠遠超過其向中國出口的商品價值。而川普政府認為這種逆差對美國經濟構成負面影響,不僅削弱了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也導致了大量的工作流失。


同時,美國也指責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存在問題,主要包括竊取智慧財產權和強制技術轉移。美國認為中國政府和企業透過非法手段取得、複製或利用外國公司的技術和創新成果,這種做法嚴重侵犯了美國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權利,且對於其在中國市場的經營造成了不公平競爭環境。


特別是在某些行業,中國要求外國公司在進入市場時必須與當地公司合作,或者透過技術轉移等方式強迫外國公司與中國企業分享其技術和業務秘密,這被視為迫使企業將其技術轉移至中國的行為。


此外,川普政府也認為中國存在多種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向本國企業提供財政補貼以及操縱人民幣匯率,這些行為被認為損害了美國的經濟利益。補貼使中國企業能以更低成本生產和出售產品,而匯率操縱則影響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平衡和產業競爭力,導致雙方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


根據這些原因,2018年3月,美國宣布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產品。 2018年7月,美國進一步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2018年9月,美國再次對價值2,67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2018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多次加徵關稅後,中國也對美國的農產品、汽車、能源產品等加徵了報復性關稅。這一系列措施使得中美貿易戰的局勢進一步緊張,雙方的貿易關係進入了一個更對抗的階段。


除了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外,中國政府還採取了一系列其他措施來緩解關稅帶來的經濟影響。這些措施包括增加對其他國家的進口、推動國內消費,以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旨在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並增強國內經濟的韌性和永續性。


這場中美貿易戰的主要經濟影響包括中美貿易額的下降,特別是影響到依賴美國市場的出口導向企業;全球供應鏈遭受中斷,迫使企業重新調整生產和供應佈局;同時,貿易爭端也導致中美兩國經濟成長放緩,進而影響全球經濟的穩定性和成長前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加劇了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


同時,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特別是雙方相互加徵關稅的措施,導致了出口減少、供應鏈中斷以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現象。這種不確定性也使企業在投資方面更加謹慎,股市和匯市的波動性增加,進一步削弱了投資人的信心和市場穩定性。


而且由於其引發的出口減少和市場不確定性,許多依賴出口的產業和企業都面臨裁員壓力,尤其是在製造業和農業領域。這些產業受到貿易爭端的影響最為直接,由於訂單減少和生產成本上升,不得不採取裁員等措施以應對經濟壓力。


為了應對這場貿易戰的影響,中國進行了包括減稅降費、增加財政支出以及支持中小企業等多方面措施,旨在穩定經濟並緩解貿易爭端的衝擊。這些政策有助於降低企業成本、刺激消費和投資,維持就業穩定和生產活力,進而促進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


此外,推動消費升級和基礎建設是擴大內需、降低對外需依賴的重要舉措,有助於穩定經濟成長並提升整體經濟效率。開拓其他國際市場則是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的有效策略,透過多元化市場佈局和加強國際貿易合作,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推動經濟的永續發展。


而美國面對貿易衝突和市場變化時的重要措施,則是透過補貼和援助計劃,幫助受到影響的農民和企業渡過難關。這些計劃可以包括直接的財政補貼,減少企業和農民面臨的財務壓力,確保其可持續經營。


此外,政府還可以透過提供技術支援和培訓,幫助農民和企業調整生產和經營策略,以因應市場的變化和不確定性。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穩定受影響群體的收入和就業,也能夠保護國家重要的農業和製造業基礎,促進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


2020年1月,中美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標誌著雙方試圖透過談判解決長期存在的貿易爭端。根據協議,中國同意在未來兩年內增加購買約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涵蓋農產品、製造品、能源和服務等多個領域。


作為回應,美國推遲了原定的一些加徵關稅措施,並承諾逐步取消部分現有關稅。這項協議的達成為雙方企業提供了更穩定和可預測的貿易環境,同時也為全球市場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和信心復甦。


儘管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仍涉及許多根本性問題尚未解決。後續階段的談判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以及政治上的緊張局勢等因素的干擾,進展變得更加複雜和困難。這些問題包括智慧財產權保護、市場進入、技術轉移要求等,都是長期困擾雙方的核心問題。


因此,雖然第一階段協議緩解了一部分緊張局勢,但要實現全面且穩定的貿易關係,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的談判和合作。而透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和應對,中美兩國的經濟結構和全球貿易格局也在改變。也就是說,貿易戰的影響仍在持續。

貿易戰的本質與全球影響
類別 描述 影響
貿易戰定義 透過關稅和壁壘保護經濟,引發衝突。 經濟衝擊和供應鏈中斷。
主要手段 關稅、配額、補貼、非關稅措施。 商品成本上升,消費者價格增加。
導火線 限制措施引發報復,形成惡性循環。 貿易壁壘升級,衝突加劇。
經濟影響 成本上升,市場不確定性增加。 企業利潤下降,投資延後。
社會影響 生活成本上漲,信心下降。 消費減少,裁員增加。
政治影響 政治緊張,國際合作受阻。 外交關係惡化,全球治理困難。
貿易體系影響 削弱多邊貿易體系,加劇保護主義。 規則不確定性增加,合作難度增加。
長期經濟影響 供應鏈調整,推動區域貿易。 創新和投資謹慎,經濟結構變化。

【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視為)值得信賴的財務、投資或其他建議。

博通的財報與股票投資解析

博通的財報與股票投資解析

博通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和基礎設施軟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透過持續創新和收購在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和網路設備領域展現出穩健財務表現和強勁股票表現,廣受投資者青睞。

2024年06月28日
基金定投的利弊及其技巧

基金定投的利弊及其技巧

基金定投透過定期投入固定金額購買基金份額,平攤市場波動,長期增值。市場波動可能導致短期波動和虧損,應設定明確目標、選擇合適基金和頻率,長期執行策略,穩健增值。

2024年06月26日
集合競價機制的規則與技巧

集合競價機制的規則與技巧

集合競價透過集中撮合買賣訂單決定開盤和收盤價格,確保交易公平和市場穩定。投資人可在此期間利用技巧觀察市場動態和成交量變化,優化交易策略,提高成功率。

2024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