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GDP)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主要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整體經濟表現。國民經濟的繁榮、國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能力都將反映在GDP中。
國內生產總值也就是我們常聽到新聞中所說的GDP,官方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時期一般指的是年度或季度),通過貨幣表現所有的商品和勞務的總價值,這主要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體經濟的好壞。國內生產總值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這裏可以記住一個公式:
GDP=C1+I+C2+X
C1表示消費;I表示死人投資;C2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凈出口額。
一般來說,國家經濟是否繁榮,國民收入是否增加,消費能力都會在GDP上面顯示出來。一個國家的GDP大幅增長,那麽經濟上述三項都是正方向發展的。
但是並不意味著這種發展就一定是良好的。一般到一個程度時,國家央行會調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且利率上升會使該國的貨幣吸引力增強,那麽對該國的貨幣需求量會增加,則該貨幣升值。反之,GDP出現負增長的話,說明經濟處於衰退狀態,國民消費能力下降,則對該國貨幣的需求量也隨之下降,該國貨幣貶值。一般情況是高經濟增長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上漲,反之則下跌。
要註意的是,GDP是以總額和百分比率兩種形式公布的。增長數字是正增長時,顯示該國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增長數字是負數時,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時期。我們就拿美國為例說明一下:
美國每個月的第三周公布GDP數據信息。
如果與去年同期相比,數值增加的話,那麽說明目前經濟發展加速,有利於美元升值;
如果與去年同期相比,數值減少的話,那麽久說明目前經濟發展放緩,美元有貶值壓力。
如果美國的GDP保持3%的增速,那就說明處於一個理想狀態。2017年8月底的數據顯示,GDP增速達到了3%,光這項數據就讓政績比較衰的特朗普總統重拾信心。因為美國GDP增速到3%就是理想狀態,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如果增速高於該數值,那就說明目前有通脹壓力;如果增速低於該數值,那就說明目前經濟放緩,並且有步入衰退的跡象。
舉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美國GDP年平均增長率為4.1%,歐元區大多數國家GDP增長率在2%左右,比如法國的GDP年平均增長率為2.2%、意大利的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2%左右。相對於美國的年平均增長率來說幾乎低了一半,這就促使歐元在1999年啟動以來對美元的匯率一路下滑,不到兩年時間,從1.1900直跌到0.8230,貶值了30%。
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原因有三: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的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同時也意味著本國產品競爭力得到改善,因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製進口;並且由於經濟增長率高,也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估數據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去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較快,有利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放緩,其貨幣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但高於此水平則表示有通脹壓力,而低於1.5%的增長,則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入衰退的跡象。
在了解GDP時,應該知道GDP是算不精確的。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的總體和總量,而現實中國民經濟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中,總是有一些新興行業和新興企業由於產生時間短統計不規範,很難納入到國民經濟核算中,如當前的技術咨詢業、商務服務業、娛樂業等經濟活動就很難準確納入GDP核算中,所以任何一個時點上的GDP只能是相對準確的數據。由於新興行業、企業的不斷規範,核算條件的不斷完善,GDP歷史數據會經常作出一些必要的調整,這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一個特殊現象。
【EBC平臺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