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利弗·莫尔,近现代交易之王,以顺势而为著称。短线高频交易赚得首桶金,提出“莫尔定律”预测市场。1929年成功做空美国股市,却三次破产,最终于63岁结束生命。
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交易大师是谁?脑子里是否涌现出像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名字?或许在华尔街转一圈问问,你会听到一个频率极高的名字——杰西·利弗·莫尔,被尊奉为交易之王。你听说过他吗?他和巴菲特、索罗斯等人一样,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最杰出的投资交易者之一。在美国经济和金融的舞台上,他的影响力让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和政府都不得不低头求饶,本文将介绍杰西利弗莫尔从贫穷到赚百亿的交易人生故事。
杰西·利弗·莫尔,生于1877年,已经是两个世纪前的人物。他的故事始于麻省,小时候家境贫寒,14岁时决定离家出走。只带着母亲给的五美金,他开始了颠沛流离、传奇般的人生。在那个时代,美国有很多地方称之为“bucket”,相当于股票赌场。你可以想象成一个赌场,你进去就在赌股票是涨还是跌,类似于买卖股票,但实际上你并不真的买卖实物。
在这个时候,小交易王对股票价格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观察价格波动并记录在小本子上,他发现股票价格往往在一个区间内波动。于是,他制定了一个简单的策略:在区间低位买入,在高位卖出。这个策略使他一周内就能赚取200美元,17岁时轻松地用1000美元为母亲买了一套房子。
于是在波士顿的股票赌场,交易王的名字逐渐传开,吸引了不少眼球,但也引起了赌场的不满。最终他被列入黑名单,波士顿的财路被堵死,他决定前往纽约。这时候他发现真实的股市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玩,市场变化迅速,而他在赌场看到的价格是有滞后性的,可能实际交易成本更高,流动性时好时坏。他的短线高频交易策略在真实的股市中无法行通。于是,他意识到需要改变策略。
交易王深入研究后发现,股票价格并非随机波动,而是存在关键的点位,如支撑位和压力位。他认识到股票价格短期内会在这些区域内震荡,一旦突破这些区域,就可能持续上涨或下跌。这一颠覆性的思想升级使他进入了交易的下一个阶段,即顺势而为。这种策略的成功,使他在股市中一举成名,身价达到了十万美元。
当然这个过程中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他当时选中的一条腰股,由于胆怯提前卖出,导致遗憾的损失。这为他后来的交易原则奠定了基础——赚钱的交易不要急于卖出。
在股市中捞到一大笔钱后,他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随即冲进了棉花期货市场。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轻松的局面在他眼前破灭,于是他很轻易地就将那笔五万美元的投资亏掉了一大半。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他在小幅亏损时舍不得卖出,总是希望能够挽回损失,结果最终导致了更惨重的亏损。这就引出了第二条交易原则:对于亏损的交易,如果对前景没有信心,应立即止损。
这原则与第一条相呼应。当股票下跌时,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是观望,期望能够等待股价回升。有些人甚至会考虑再买入一些,以降低成本,等待未来的上涨。这两条原则都在告诉我们,要抗拒自己的本能。良好的交易往往建立在严密的分析基础上,如果交易是基于深思熟虑的分析,而最终盈利了,那么这个分析的概率是相对较高的。相反如果开始亏损,就表示判断可能是错误的,此时应及时止损,否则可能会亏更多。
当然这前提是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而非盲目猜测未来的走势。
交易王的交易策略和思想不断完善,财富逐渐积累到了十万美元。在1907年,市场失去信任,人们纷纷挤兑银行。交易王在第二阶段采取的策略是顺势而为,充分运用这个精髓判断市场即将崩溃。他果断地做空,成功大捞一笔。这时美国政府感到紧张,担心经济危机,便求助于摩根大通。摩根发现交易王在做空,主动找上门求情,希望他停止操作。交易王考虑到摩根的面子,决定平仓,反手做多。结果果然如他所料,在大佬们的市场操作下,股市迅速反弹,交易王在一天之内赚了一百万美元,身价达到了五百万美元。
这次成功也让交易王陷入了自负之中,开始挥霍金钱,购买游艇、豪宅,结交名媛。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以为整个世界都属于他。这正是许多人在成功后都会犯的错误,即过于嘚瑟,挥金如土,忽略了风险。
在成功赚钱的第二年,交易王再次进入了棉花期货市场。这时,一位自称为棉花大王的朋友给了他一些内部消息,建议他做多棉花。虽然半信半疑,交易王还是加大了杠杆开始购买棉花期货。出乎意料的是,棉花大王与其他供应商联合行动,大量清仓抛售棉花,导致价格暴跌,交易王再次破产。
这次打击对交易王来说非常沉重,促使他在交易原则中加入了一条原则:相信自己听别人的话可以,但不能全信用。交易王只能再次舔着脸向朋友借钱,希望能东山再起。此时他已经39岁,比之前更加小心谨慎。他花了整整六个礼拜,没有进行一笔交易,而是等待并研究市场的报价趋势。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的时机。正好他抓住了一战时期,知道在战争时金属需求会增加,于是他投资大量资金买入了一家钢铁公司的股票,买入价为98美元。股票一直涨到115美元,但他坚持不卖,运用了他的第一条交易原则,甚至继续加仓加杠杆。最终当股票涨到145美元时,他感觉差不多了,退出并将初始资金赚了回来。
这样的交易情节在很多时候就是一场心理博弈,交易王的策略变得越来越成熟,钱也越来越多,逐渐摸透了市场内博弈的核心。他升级了策略,迎来了全盛时期,再次赚得风生水起。交易王不再满足于此,又开始进军棉花期货市场。这一次,他彻底摸透了棉花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通过买入期货来挤兑市场,运用了灰色手段和舆论操作,一度让市场上几乎无法购买到棉花。美国政府感到紧张,白宫派人紧急找上交易王,请求他收手。考虑到给政府面子,交易王停止了操作。
不可否认,交易王在期货市场越玩越顺,接着挤兑了小麦和玉米市场,实现了又一次升级。他的决策和策略使他成为市场上的一匹黑马,不断刷新着他的成功传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易王的交易思想越发成熟,逐渐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交易法则。他提出了著名的“莫尔定律”,即“价格变动的方向总是相反的”。这一定律被认为是股市技术分析理论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技术分析派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5年,时年48岁的交易王身价已达千万美元。在这个时候,他总结出一条在交易中极为重要的原则:在机会还不够明显的时候,不要急于入场。耐心在交易过程中是最难保持的,尽管看起来朴实,但个人认为这是最精彩的一点。简而言之,当你没有一个好的想法时,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这对于股票交易而言,许多人都有同感,因为在分析策略和交易时,最难的并不是想出一个厉害的分析方法,而是能坐得住、等待好的机会。
1929年,交易王察觉到市场中许多龙头股票出现了略微萎靡的迹象,隐约嗅到了危机的气息。这对于他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之前成功做空小麦、棉花和某些股票,但这一次,他希望能够做空整个美国股市。为了掩人耳目,他雇佣了一百多名经纪人悄悄开始做空。1929年10月29日,即我们常说的黑色星期二,美国股市遭遇了无法用惨字形容的暴跌。美国政府之前求情无数,这次也无济于事,导致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在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面前,交易王运用毕生的经验和功力,战胜了自己的本能。在市场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交易王巧妙地利用了机会。这个发国难财的行为在当时的道德背景下并不被看好,因为像J.P.摩根和交易王这样的资本家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常常缺乏道德约束。
不过财富并没有带来幸福,交易王的第二任妻子沉湎于酗酒,甚至一次与儿子发生争吵,开枪击伤儿子,差点夺走儿子的生命。随后他与妻子离婚,自己患上失忆症,事业陷入混乱,美国也因此成立了监管局SEC,使得交易王的骚操作变得更加困难。
1934年,曾经的亿万富翁交易王第三次破产。至今,他为何破产仍然是个谜。这一次,交易王再也无法东山再起,甚至患上了抑郁症。在63岁时,他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交易王利弗摩尔的一生,从14岁揣着五块钱离家出走,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三次破产,最终成为了亿万富翁,却最终以自杀结束了一生。
纵观杰西利弗莫尔从贫穷到赚百亿的交易人生故事,虽然他未能守住自己的交易原则,但他的交易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许多现代大师所采用,最后送给大家一个交易王的经典原则:“市场永远不会错,只有人性会犯错。”
【EBC平台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本材料仅供一般参考使用,无意作为(也不应被视为)值得信赖的财务、投资或其他建议。